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政务公开 金融知识 热点专题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特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2014 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报告。

本报告由工作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等七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数据的统计期限自 2014 11日起至 2014年 1231日止。本报告可在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xxgk.jiangxi.gov.cn)中的“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网页和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互联网子网站( nanchang.pbc.gov.cn)浏览并下载。

第一部分:工作情况概述

2014 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 2014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和《 2014年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完 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工作力度,改进政务信息服务,努力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信息公开监督落实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运行机制,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程序,加强政务公开队伍建设,强化各项机制、制度的落实与监督,稳步推进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南昌中心支行办公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级机关和省内各分支机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南昌中心支行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认真履行政务公开工作职责,加强内部沟通,及时研究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认真做好保密审核和法律审查工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省内各分支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建设,宜春市中心支行进一步完善了《政务信息公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出三级预警与三级响应、组织指挥与工作机制、应急响应与善后处置三项重点内容,保障了预案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强化政务公开业务指导。按照“分级管理、分级指导”的原则,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积极加强对辖内政务公开工作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将政务公开列入领导干部和行员培训计划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 2014 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全省综合业务培训班上邀请总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领导到现场授课,对辖内分支机构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和机关各部门人员进行了政务公开知识培训。利用《政务公开动态》内部简报的载体作用,及时总结政务公开工作成熟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以利于工作交流与互动,推动全辖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省内各级分支行积极组织开展政务公开管理情况检查,通过自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开展,确保公开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切实防范政务公开工作中的法律风险和失泄密风险。

    二、明确信息工作重点,拓展信息公开载体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围绕公众广泛关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积极拓展主动公开的内容,及时、主动、全面、准确公开与人民银行履职相关的信息。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在年初制定下发了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重点做好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征信业管理条例》实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促进业务工作开展,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拓展公开载体。充分发挥现有办公场所和网络平台等信息化资源功能,进一步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和效率。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重大信息,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告栏、金融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公开金融动态信息,通过在线访谈、法规宣讲会、专题宣传活动、现场咨询、政务办事大厅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和公开金融业务信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政务公开专栏建设,坚持“动态公开”原则,及时更新发布工作动态信息。

    三、强化信息公开发布,满足公众信息需求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深化与新闻宣传工作的融合,拓展信息公开内容,对接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有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

一是加大新闻信息发布。充分发挥新闻报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采取新闻通气会、媒体采访、发布新闻通稿等方式及时发布全省金融运行的重要动态信息。组织召开了全省年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新闻通气会,联合省金融办等单位召开了“江西金融 30 条”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开发布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启动、红色金融工作资料征集、跨境人民币业务三周年、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突破 300亿元等重要工作信息。 2014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累计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 61篇次,接受媒体采访 18次,举办新闻通气会 1次,参与新闻发布会 1次。

二是加强与公众互动。在江西省政府网开展了国债投资和黄金投资 2 次专题在线访谈,就国债知识、国债购买与兑付知识、国债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黄金市场发展、黄金合法投资渠道、黄金投资产品及其基本特点、黄金投资注意事项等投资者关心的内容,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互动交流。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容及时进行了公开回应针对媒体报道的大额零钞兑换困难的报道,及时联合货币金银处开展后续应对与正面宣传报道。策划开展了小面额现金供应长效机制专题宣传,邀请电视媒体对硬币自助兑换机具布放工作开展正面采访报道。联合南昌晚报社开展了信用咨询热线接听活动,直接接受听众咨询。针对金融 IC 卡关闭降级交易工作,及时组织发布新闻稿件并接受媒体采访进行解读。

三是维护金融消费权益。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自 2014 88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开通了“ 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电话,进一步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咨询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电话主要受理和处理人民银行法定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投诉咨询以及涉及跨市场、跨行业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消费投诉咨询。

四是深化金融知识宣传。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体作用,结合各业务部门职能与宣传需求,组织各部门开展金融知识、金融政策宣传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爱护人民币反假人民币”、“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支付清算、反洗钱、金融IC卡等多项专题性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宣传、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开展面对面地宣传讲解。

第二部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4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通过各类方式公开的信息数量为 502 条。其中,通过互联网站公开政府信息492条,召开或参与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 2次。

二、主动公开信息的主要类别

2014 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继续主动公开机构职责和设置信息、金融法律法规信息、履职业务信息、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工作动态信息、金融统计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涉及民生和公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强化了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小面额现金供应与兑换、债务融资、跨境人民币业务、金融 IC 卡推广应用等与公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业务信息公开,有效促进了社会公众对 中央银行业务的了解,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三、信息公开方式

一是通过互联网站公开。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互联网子网站和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布金融数据、工作动态和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

二是通过电子屏和宣传资料公开。利用电子屏发布办事指南、政务公开系列制度等栏目,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通过内联网公开。加大内部工作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中支内联网公布金融动态信息和金融统计类信息,保障内部职工知情权。

    四是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宣传人民银行最新政策和举措,就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主动回应并邀请新闻媒体跟进报道,进一步推进 工作透明化。

五是金融知识宣传活动等其他形式公开。通过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信用记录关爱日以及反假货币、支付清算、反洗钱等专题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宣讲金融业务知识。

  第三部分: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4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未收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建立了信息公开审查机制和程序,明确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金融信息,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威胁个人、单位安全的事项等金融信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予公开。

第四部分: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4,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没有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诉讼情况

第五部分: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减免情况

2014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没有收取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任何费用,也未发生减免费用事项。

第六部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2014 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状况良好,但与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仍存在及时性、完整性不足的问题,内部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仍有待进一步创新与拓展,与公众的互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培训与交流,完善队伍建设,扩大公开范围,切实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一是加大信息主动公开数量。补充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多渠道宽范围加大信息公开的数量,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好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二是创新公开载体,丰富公开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了解公众信息需求,增强信息公开针对性。三是继续开展信息公开培训,增强全员信息公开工作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能力,优化队伍建设。四是加强总结分析,及时发现并梳理公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事项或问题,明确工作方向与重点,主动开展公开与回应,保障公众知情权。

第七部分: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年度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