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政务公开 金融知识 热点专题 联系我们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江西省分行 > 热点专题 > 金融支持服务“三农”发展

打造金融样板 助力乡村振兴——宜春市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

字号 文章来源: 2019-11-14 16:50:2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有效策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坚持先行先试,在辖区选择一批条件成熟、金融服务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试点。力争从2019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建成一批农业信贷投入大、金融基础设施健全、金融生态环境优良、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较强、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明显的样板村示范典型,为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20191023日,全市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在高安市瑞州街道文昌村正式挂牌,标志着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成功破题,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一、主要做法

(一)方案先行,全面部署和启动金融样板村创建活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宜春市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方案(2019-2021年)》,明确创建工作的实施主体、对象、流程、任务等内容;督促下辖县市支行比照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具体负责组织本辖区创建活动。二是明确创建标准,严格组织筛选。要求拟创建金融样板村应具备较好的农业产业化和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至少有1项具有本地特色、经济效益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或项目;同时,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环境良好,必须获得信用村称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省定、市定和深度贫困村开展创建活动。至5月末,共有21个行政村提交了创建申请。三是聚焦重点任务,做到统筹兼顾。创建工作以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为主线,聚焦特色种养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重点加强对创建村农村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争通过样板村的辐射效应,持续带动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二)共创共建,统筹安排和协调全辖金融样板村创建

一是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属地人民银行通过涉农金融机构对照创建条件,筛选产业基础较好的行政村作为意向创建对象;根据金融服务差异性和金融需求获得的便利性,每个创建村确定一家主办银行。主办银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队,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挑选优秀业务骨干,开展入村对接和金融服务。二是寻求多方参与。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提请市政府全文转发《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将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下发至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领导多次上门与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金融办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部门对创建工作的支持;部分县市人民银行还联合主办银行、创建村党支部成立党建联建领导小组,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党建联建和调研活动。三是政银广泛合作。指导主办银行与创建村所在乡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金融资源向合作乡镇倾斜,优先满足其乡村振兴领域信贷需求。

(三)激励约束,加快推进和规范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日常监测管理。督促属地人民银行和主办银行加强创建村金融服务情况的日常监测,建立工作台账,按月登记农村产业信贷投入、金融精准扶贫、农户信用评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情况,按季汇总上报创建工作进展;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创建期间发生贷款严重逾期形成不良、信用环境恶化被收回信用村称号以及其他负面影响的创建村,从创建申报名单中予以剔除。二是加强考核督导。对创建工作实施相应考核,将主办银行创建工作情况纳入人民银行对其综合评价范围;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创建活动进行督办考核,通报各地创建工作进展,组织专人赴各地对创建活动进行暗访和飞行督导。三是发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向引导作用,对创建任务较重、工作成效较好的金融机构,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切块一定数额的再贷款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创建村产业发展。四是组织审核验收。由创建村和主办银行申报,属地人民银行初审并推荐,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金融办组织考核验收,对考核结果合格的创建村,认定为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

二、初步成效

(一)示范引领作用开始凸显

    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首个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在高安市瑞州街道文昌村正式立牌后,各地纷纷加快了创建工作推进步伐。据了解,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铜鼓县大塅镇公益村、樟树市阁山镇孙家村、奉新县澡溪乡株梓村等8个创建村的创建条件已基本成熟,预计将在2019年底前陆续授牌。创建活动实施后,在属地人民银行和主办银行的大力扶持下,这些创建村的乡村面貌、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二)农村特色产业集群开始布局和涌现

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试点,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除首个获授样板村的高安市文昌村已经初步形成了水产养殖、特色种植、交通物流和农业机械租赁为主体的农村特色产业外,还培育了樟树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丰城市花之韵苗木基地、靖安县古楠生态种养基地、铜鼓县联鑫有机茶叶基地等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和多个规模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了樟树中药材、铜鼓白茶、靖安古楠大米等一批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农村产业集群开始布局和涌现。

(三)政银企多方共赢格局初步形成

    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样板村创建工作,既需要政、银、企等多方协同推进,也是促进各方合作、实现发展共赢的良好平台。地方政府在创建金融样板村的基础上,加快把样板村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有效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人民银行将样板村创建作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指导主办银行大力挖掘农村金融服务潜在需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抢占和培育广大农村金融市场,从而有效破解“三农”贷款难问题;农村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银行信贷和创新产品的支持下,进一步优化经营体制,提高品牌竞争力,实现了求发展、谋共赢的规模效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